发布时间:2022-08-27 15:24:02
特斯拉的命运曾不被看好。戴姆勒前董事长 2015 年时评价特斯拉连车门都造不好,无法与德国的伟大汽车公司相提并论。7 年后,特斯拉的成就已无可争辩。它在全球拥有 4 家汽车工厂,每年能生产近 200 万辆汽车,去年卖出了 93 万辆汽车,今年要冲击 140 万销量。特斯拉去年的整车毛利率超过 30%,远超全球销量最大的车企丰田(19.6 %), 也甩开了对标特斯拉的蔚来(20.1%)、小鹏(11.5%)和理想(21.3%)。
这种变化背后,一个不易被观察的转折点发生在 2018 年春天,特斯拉在它的第一座汽车工厂,加州弗里蒙特工厂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一个大帐篷来组装 Model 3。彼时特斯拉正陷入无法大规模交付 Model 3 的产能地狱中。这个大帐篷被嘲笑为 “蔬菜大棚”,还因违建被罚了 2.9 万美元。
也正是在这个帐篷中,特斯拉锻造了日后超级工厂的雏形。它从头探索了一套不同于传统汽车业的生产思路和实践,它由一些自研的自动化设备、复杂的软件系统和创新的工艺构成。它在产线中引入了自动驾驶的理念,让流水线和工位能随物料、订单等环境变化而学习、进化。
对生产效率和能力的极致追求也解释了特斯拉独特的产品设计和由此带来的高毛利。特斯拉多年来致力于减少汽车零部件,这能精简生产步骤、缩短生产时间、降低制造成本。2017 年开始交付的 Model 3 只有 1 万多个零部件,是 2012 年交付的 Model S 的三分之一。特斯拉之前,传统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一般在 3 万个以上。
马斯克对制造能力的重要性有清楚认识。他在特斯拉 2017 年 Q3 的财报电话会上说:制造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制造能力的竞争,即工厂的竞争。
这篇文章回顾和拆解了特斯拉工厂进化的历史,和与提升制造能力对应的产品设计的变化。竞争对手已在模仿特斯拉工厂中的创新成果:比如蔚来和小鹏都在引入一体压铸工艺,减少制造白车身的零部件、缩短制造时间。但更重要、也更难被模仿的部分,是特斯拉做到这一切的思考方式。
最难的产品不是车,而是制造车的工厂
“最难的不是设计出 Model T,而是发现福特流水线那样的造车方式并建造胭脂河工厂。” 在 2017 年的一次财报会上,马斯克说,特斯拉把工厂视作一种产品,一种制造机器的机器。
特斯拉的工厂探索,始于 2010 年从通用和丰田手中买下加州弗里蒙特工厂,此后特斯拉陆续建立了内华达电池工厂、上海超级工厂、德国柏林工厂与美国得州奥斯汀工厂。
在特斯拉的工厂进化之路中,关键的转折点是 2017 年到 2019 年交付 Model 3 的阶段。这也是特斯拉陷入产能地狱的时期。
2016 年初 Model 3 发布时,特斯拉本计划先小规模量产,再爬坡至每周生产 5000 台。但暴涨的订单使马斯克将 Model 3 的交付时间从 2017 年底提前到了 2017 年 7 月,寄希望于建造一条高度自动化、不使用工人的流水线,以提升生产速度。
在 2018 年之前,马斯克想通过采购现成的机械臂、AGV(移动机器人,可在产线中运送物料)等设备实现自动化,效果糟糕。
在加州工厂,到 2017 年夏天工程师们还在教机器人识别和抓取不同颜色的电线。在内华达电池工厂,机器人在把数千节电池排到电池包里时,精度、速度远不如人类。特斯拉不得不向松下借调了数十名工人来手动组装电池包。2017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只生产了 2425 辆 Model 3。
自动化生产 Model 3 的更大难点是 Model 3 改动频繁,马斯克希望产线也能及时跟上产品迭代,这意味着产线要非常灵活,能快速适应新的零部件和变动的流程。
传统车企的制造方式无法达到要求。在原本的流水线中,每个流程只重复一个固定工艺,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的目标是快速、精准地完成单一步骤,而不是适应变化。
2017 年中,马斯克换了一种思路,他开始招募更多 “外行”。曾在通用做智能驾驶的工程师 Allen Chih Lun Pan 在那时加入了特斯拉的工厂团队。Allen 当时 33 岁,来自中国台湾,偏爱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被马斯克称为 “真实世界 AI”(Physical AI)的领域。相比特斯拉过去招募的有多年汽车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Pan 和当时一批新加入者年轻、没有生产经验。
这正是马斯克看中的。“你脑子里没有汽车业陈旧的生产理念,你可以用另一种认知解决问题。” 马斯克招募 Allen 时曾说。
半年后,马斯克在 2018 年 4 月写了一封全员邮件,让所有与 Model 3 没有直接关系的研发人员都去工厂帮忙。特斯拉此时开始一件影响深远的事,建造 GA 4。
GA,General Assembly,即总装产线。此前,加州工厂一共有 3 条总装产线,其中 GA 3 负责生产 Model 3。
与前三条产线不同,GA 4 被安置在一个半永久的封闭 “大帐篷” 里。它长久以来被外界嘲笑为 “蔬菜大棚”,是特斯拉生产能力捉襟见肘的证明